11月23日下午15:30,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彭广陆教授应邀为日语系师生进行主题为“授受表达的日汉对比——以‘视点’为中心”的讲座。本次讲座是日语专业成立50周年系里讲座第2讲,由尹松老师主持。

  讲座以线上方式开展,除日语系师生外,还吸引了百十余位兄弟院校师生共聚云端聆听。活动伊始,尹松老师首先对彭老师的研究领域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随后讲座在师生们的期待中正式开始。

  彭老师首先介绍了授受表达的定义,表示由于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用法的复杂性,授受表达是语法教学的一大难点。彭老师通过梳理学界目前对授受表达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当前学界研究主要聚焦于日语语言学、日语教学以及对比语言学等方面。紧接着彭老师通过几组成对的日语动词启发思考日语的“视点”与“方向性”。

  之后彭老师又介绍了日语中“人称限制”的定义,并引入了“视点”的概念,介绍了与视点相关的要素和术语,表示根据不同的视点可以将语言分为“视点固定型语言”和“视点移动型语言”,彭老师认为日语是视点固定型语言,而汉语和英语是视点移动型语言。

  彭老师重点对三个系列、七个动词的日语授受表达的用法进行了归纳,并列举了汉语授受动词进行汉日对比,比如汉语“我借了他五块钱”可以表示“我借给了他五块钱”也可以表示“我跟他借了五块钱”而日语则需要用“借りる”和“貸す”加以区分。彭老师指出汉语中的授受动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施受同辞”。比如“沽”字,“有钱但沽酒”表示“买”,而“待价而沽”则是“卖”的意思。这些中文表达同日语表达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汉日语言中授受表达的不同。

  最后彭老师总结了日语人称的特征,日语中第一人称具有优越性,高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而英语和汉语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是没有差异的。彭老师的总结让同学们对日语授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问环节气氛热烈,大家踊跃提问,彭老师对大家在教学、学习授受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且专业的解答。有同学问道自己在翻译“让某人做某事”时习惯翻译成使役,而正确答案往往要使用“てもらう”,对此彭老师表示使役句的特点是不管对方的意愿强行让对方做某事,而当某个动作跟说话人有关,且说话人是受益一方时一般用“てもらう”更符合日语的说话习惯。针对“部长很生气让部下马上过来”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用“こさせます”的问题,彭老师表示要再具体语境下分析,在这种语境下是可以说的。

  最后彭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有关“视点”的所有论文的电子版,供大家学习研究。

撰稿 | 孙佳安

审核 | 尹松

信誉好的十大网投官网
信誉好的十大网投官网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